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 滴滴

“寨卡”来临尚无预防疫苗 小心蚊虫叮咬

2017-03-23 15:39:54
“寨卡”来临尚无预防疫苗 小心蚊虫叮咬

“寨卡”来临尚无预防疫苗 小心蚊虫叮咬

寨卡病毒(图片来源:网络)

自去年底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爆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近日,广东又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二者为一对来自委内瑞拉的华人姐弟(弟弟,6岁;姐姐,8岁),目前病情稳定。据了解,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有专家表示,寨卡肆虐时,我国正值冬季,不存在蚊虫滋生的条件,寨卡病毒输入风险较低。但春季来临,气温回升较快,容易滋生蚊虫,尤其是广东等南方省份具备适应寨卡病毒传播的天然条件,或成寨卡病毒潜在的流行省份。

虽然广东等省份存在寨卡病毒传播风险,但寨卡并非危险病毒。据世卫组织表示,普通人因为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相对比较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应当多休息、多喝水,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情加重或恶化,应该去医院寻求治疗建议。该病毒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的预防办法,就是避免被蚊虫叮咬。此外,还有疾控专家呼吁,有亲属在南美务工、生活、旅行的,切记要清空、擦干任何可能存留水的容器,比如水桶、花盆或轮胎,这样蚊子可能繁殖产卵的地点才可以被移除。

蚊虫传播为主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一名成员,为正链RNA 病毒,其结构含有包膜和二十面体蛋白衣壳,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等虫媒病毒属近亲。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所以,即便是在疫区,仍应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另外,寨卡病毒也可能通过输血,性行为或者实验室意外暴露等途径传播,目前在美国就发现了一例性传播感染病例。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塞卡病毒成小头症主要诱因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成功分离出2株寨卡病毒。研究人员指出,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好比是警察从案发现场找到了“犯罪分子”的DNA证据,而分离出病毒毒株,就好比警察抓住了“活靶子”,相当不易,尤其是直接从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寨卡病毒的成功分离为疫苗、新药、诊断试剂的研发,以及主要蚊媒传播效能评估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寨卡病毒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据了解,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2015年11月,科研人员从巴西出生的一例小头畸形的新生儿身上分离出了寨卡病毒。2015年至2016年1月30,巴西共报告3530例小头畸形患儿,与2013年的167例和2014年的147例相比,小头畸形数量呈现指数级增加。巴西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确认,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是导致巴西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提示:小头症畸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可引发并发症尚无预防疫苗

据悉,虽然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较轻,但寨卡病毒会引发并发症。据巴西卫生部宣布,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于这种并发症,在他们的遗体中均检测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两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巴西卫生部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寨卡病毒不仅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而且对成年人也会引发致命的并发症。

目前,尚无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国和印度研制的两种寨卡疫苗进展最为理想,但开启大规模临床试验至少还需18个月。此外,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研制出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该病的识别和对症治疗知识培训。

防蚊虫叮咬是最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蚊媒活动较少,不具备蚊虫大量孳生条件。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大范围极寒天气也“帮了忙”,消灭了不少蚊虫。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但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尤其是有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此外,节假日期间出国旅游的人群也应注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血热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员提醒,寨卡病毒不仅仅在拉美蔓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疫情传播,大家在去往这些地区时,应通过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或防蚊网等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尤其是有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旅行者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还需要通过血液检测等实验室诊断。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北京晨报记者张晓莉高福林 以上就是关于““寨卡”来临尚无预防疫苗 小心蚊虫叮咬”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寨卡”来临尚无预防疫苗 小心蚊虫叮咬”内容,谢谢!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