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内容创业 坑在哪里?

2017-02-02 10:14:29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由于最近回答了很多同质化的问题。之前不太好公然评价同行,特别是1些熟人和商业火伴。不太重复回答问题也比较烦恼,因此就还是重回码字本行,在这里1并和朋友做个简单分享。

  文 / 老左

  起手话题还是“内容创业”。由头是,近日接受某百年大报采访,他们要就这个话题写深度报导。而早在半年前,我在复旦1个会议上遇到新榜的徐达内,我俩见面第1句话就互问,“这个坑有多大?”

  那已经是半年前啦,我们已感觉到了市场的非理性。由于全部市场并没有完全理解内容逻辑和商业逻辑。我个人对内容创业的分析框架,大致分为4类。

  第1,媒体逻辑,广告模式

  代表性的包括,马东的奇葩说。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垂直媒体。

  去年在36氪的年会上看到马东,他的意思是任什么时候代头部内容的商业价值都是很显性的。这话我同意。比如奇葩说靠广告就已有不菲的收入。再比如当年《21世纪经济报导》的发行量不算大,壮盛时期也就40万份吧,但年广告收入是3亿。

  但这个事情,和自媒体没甚么关系。由于门坎很高,需要机构媒体专业化的操作。而且切入的市场1定要非常的大。文娱是所有阶层的高频刚需,由于这个时期每一个人都不快乐,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文娱。

  但是,这类项目的天花板也比较受限。广告模式的好处在于,变现的效力很高,比电商甚么高太多,特别是所谓的“头部媒体”,广告客户都要排队。但这个事儿本身,做不大。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很难像盗版光盘那样快速复制。1般最后都是做成1个创业板公司。

  个人观点,这不是1个能指数型增长的赛道,但因利润有稳定增长空间,会是PE不错的标的。其实不合适1般VC,除非在天使阶段切入。

  第2,超级网红,社群模式

  代表性的包括罗振宇的罗辑思惟,和有可能的,未来的新世相。

  这个模式不强调内容的爆发性,而是用户的认同感,随之而来就是大大小小的地方分舵(社群)。本质上和宗教差不多,而任何商品都变成1种贡品。我认识1个身家几10亿的土豪,罗振宇卖甚么他都买买买。这个套路在商业上看来是成立的。

  但罗辑思惟的问题在于,选品上会比较受限。我第1次创业也是做电子书,当时的产品叫“拇指浏览”,可以肯定的说是迄今为止移动互联网逼格最高的产品,但卖不动,由于知识类的产品很难变现,知识不是刚需,考证才是刚需。

  铛铛网的Founder李国庆我认为是知识份子,但他自己和我说过,铛铛上最好卖的书是考证和鸡汤。我觉得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对知识的需求还停留在职业技能层面。毕竟大家过的都不容易,而知识份子眼中那种“自由而无用”的知识,还是1个贵族化的产品。

  回到老罗这里,知识之外的商品的转化率,决定了老罗的商业空间。或,知识产品平台化,也是1个有较大想象空间的事业。所以有了“得到”这个App。

  有1次遇到投老罗的启明创投,也交换过这个“平台化”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产品很好,时机未到。

  Anyway,马东和罗振宇两个老炮儿引领的新文娱和新出版,已为行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都赚到钱了,这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有时候,投资回报也没那末重要。马罗2位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可能比资本对社会的贡献大的多。

  第3,商业布局,微信切入

  这1类的代表,实际上是徐建军的开始众筹。

  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我其实有非常成型的商业计划,微信只不过是我获得用户的1个商业手段。由于微信的获客本钱,和运营本钱相比App这个渠道,要低的多,哪怕微信的平均浏览率已掉的很利害,但市场上仍然没有更有效力的渠道。

  是的,如果抛开内容逻辑,回归商业的本质,效力照旧是最核心的指标。

  这个模式的成长空间,取决于微信获客的效力,和目标市场的范围。开始众筹在微信获客上有1手,乃至还衍身出1个叫“地心引力”的新媒体培训机构。而开始众筹定位的“消费升级”这个市场,大家现在应当明白,会是L型经济周期里,为数极少的亮点和机会。

  由于我也参与了开始众筹的创办,很多人问我该司的逻辑,其实说起来就这么简单。唯1的区分在于,内容高手其实不好找,而同时在商业领域有过10年经验的老手也不多。

  其他,垂直自媒体。

  如果是离钱近的行业,如时尚、汽车、金融、母婴,能赚到相当不错的利润,对个人来说,比1般创业的回报要高很多,但不会有太大投资价值,理由同“奇葩说”。

  也就说,产能比较受限,没法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商品那样批量生产。

  现在再回到本日文章的主题:内容创业,坑在哪里?

  第1,是否是内容高手?其实这个行业高手没那末多。

  第2,会做新媒体吗?新媒体和老媒体的思惟差异,有如产品经理和作者的差别,这转型也不是那末好转的。反而业外新人常常会给人欣喜,但后劲如何,也需要接受考验。

  第3,商业空间大不大?大方向上,有无那末多商业机会?现在各行各业都是泡沫,这事儿不那末肯定。比如电影,1年也就45百亿的市场容量,这还是刷票房刷出来的。

  第4,内容能连接到交易吗?很多做资讯的自媒体,可能也很难取得较高的商业回报,10万+就只能跑个公关或广告费用,由于资讯很难转化为销售。我们投放过的微信号,总粉丝应当是过亿了,基本上哪一个大号有转化,心里比较清楚。只能说,能够达成购买转化的号,极少。很多人抱怨的咪蒙,倒是转化率极高。

  还是狄更斯那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智慧的时期,这是笨拙的时期。

  投资人和内容创业者,如果都能够调剂好预期,那末内容创业,就如赵忠祥老师所言,“本来挺美好的1个事情”。

  PS:好久不写,今天开张第1篇,请大家多多关照,多多分享。接下来还想听我8谁?咪蒙?新世相?互联网金融?还是Diudiu打车?作者的微信公号:新钱(xinqianxinqian)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