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保险业供给侧改革要找准突破口

2017-03-06 04:31:36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增进保险业延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险业供给侧改革要找准突破口  今年8月3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印发了《中国保险业发展“1035”计划纲领》,明确了今后5年保险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为行业指明了行动纲领,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保险业“1035”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下面我就寿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1、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行业延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1,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经济发展大背景决定的。从经济情势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入的经济转型,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从投资出口向内需消费转型。中国经济长时间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旧的经济增长效益已邻近边界,新的增长模式还没有构成,短时间内对经济发展带来1定的影响。

  第2,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产生变化,养老和医疗保障工作的矛盾凸显,老龄化将伴随着我国21世纪始终。据统计,2030⑵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邻近的时期,虽然国家推出全面2胎政策,但只能在1定程度上延缓人口老龄化水平,没法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大局的趋势。老龄化为社会带来新的压力,其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尤其巨大。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展战略,过去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刺激需求、策略、方式带来了供给错配,要素错配和扭曲,有效供给不足和供给质量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在民生上体现出大众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立身之本的解决方案,解决1些行业主要是工业部门严重的产能多余问题,同时解决1些行业(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整体上提升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效力,使经济结构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阶段。

  第3,从保险市场供求来看,我认为目前我国寿险业供给体系和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矛盾和问题。

  1.保险供给体系差异化不足,对客户多样性、个性化需求适应和满足能力不足,客户服务体验有待提升。

  2.保险供给系统提供的保障水平偏低,供给结构不公道,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产阶级突起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

  3.保险供给体系存在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保险结构大多在经营传统的竞争过度的低端业务,保险层次偏低,很多新型风险又得不到保险保障。

  4.保险供给体系还处在以产品为主的阶段,产品费率偏高,重视产品包装,重视销售推行,属于卖方市场,没有完成以客户保险需求为主旨的买方市场升级。

  2、市场化是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现阶段,保险业遵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深化市场化改革,进1步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保险市场活力,加快行业创新步伐,提升保险业实力,从而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第1,推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保险定价机制市场化,就是要将产品开发定价权还于市场。建立以风险为基础,市场供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市场主体自主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构成真实、有效、规范的产品管理机制,既有益于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加强公司内控管理,同时使保险消费者终究能受益。

  第2,培养充分活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市场组织情势创新,增进新型保险主体快速发展,提高保险供给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丰富和完善保险主体市场是我们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充分的市场竞争必定使产品和服务更加价廉物美,能更加满足客户真实保险需求,更加增进主体对保险的创新活力。

  第3,加大和引导行业创新步伐。保险业供给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产品服务、创新为手段,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引领,不断深化优化保险供给结构。

  1.要抓好产品服务,满足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产阶级突起,消费者习惯变化等带来的新需求,大力开发保险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2.要进1步优化保险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与国计民生相干的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业务。

  3.要推动保险商业模式升级再造。通过保险服务模式,管理机制和销售渠道创新,以更低价的本钱,更高效力,更准确地掌握地保险消费者需求,提升保险对消费者的直接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4.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要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明确监管的权利边界,放开前端,管好后端,要鼓励创新、鼓励开辟、允许试错,固然也要下降试错本钱,要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增进保险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3、推动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必须要找准突破口。

  结合泰康实践,我认为保险业最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为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积极参与医疗和养老服务产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些领域,寿险业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第1,医养供需不匹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民生矛盾。

  最近几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医养需求压力增长巨大。与此相矛盾的是,我国医养服务供给远远不足,1方面是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相对薄弱,总量不足,且服务内容较单1。据统计,到2015年底,全国各类服务机构11.6万个,具有床位672.7万张,每千名老人仅具有床位30.3张,没法满足中国老人人口井喷式增长的需求。

  同时,养老服务以老龄人的生活照料和休闲文娱为主,缺少专业医护保障,1方面老师1旦生病只能到医院救治,而且还需要家人陪同,这些现代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的情况下,给老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一方面,我国在医疗健康领域、供给领域也相对薄弱,医疗卫生资源绝对供给量不足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的基本缘由,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与此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在区域和机构间的配置失衡,在1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看病难的问题,这些明显也是影响人民大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第2,医疗养老服务业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供给需要从年轻人群逐渐向中老人群倾斜,这1庞大群体的需求可以支持起1个巨量的养老产业,老龄化的同时带来了医疗服务使用率的提升,医疗产业也将有较大的增量。自2009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复合增长率到达16%,到2014年底我国卫生总费用人均总费用420美元,美国卫生总费用9500美元,是中国的20多倍。中国的健康产业、保险有巨大的空间。

  据预测,我国养老、医疗产业到2020年可以到达8万亿市场范围。随着新1轮技术创新发展,健康产业也将取得延续增长动力。市场气力和创新推动对医养产业的效力和质量带来较大的提升,发展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让服务供给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市场需求结构性的变化,无疑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新的增长点。

  第3,保险企业参与医疗和养老服务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从保险资金的特点看,不寻求短时间盈利,关注的是长时间稳定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回报,是医养和养老产业最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从保险产品看,可以以医疗健康险或新1代金融产品与实体医疗健康服务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综合性服务。保险资金医养结合试点性创新,不但会推动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还将推动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使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和谐,更有支持能力。

  2.保险公司可以加强与上下游的合作,发挥全部医养产业的便利作用。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并购、参股医疗机构,强抓健康管理,加强同医疗机构在数据标准,数据同享,医疗行动,物业管控等方面进行合作,推动健康保险延续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健康服务行业的健康运作,支付方可相互协同,相互支持,才能构成公道的健康产业生态。

  3.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延伸健康和养老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1站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很多公司保险企业都在着力这类医养产业。

  4.加大保险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5.随着保险资金的利用深化,保险资金利用渠道明显拓宽,配置方式趋于多元。保险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实体融会本钱高,信贷投放机制不顺畅。

  尽人皆知,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资金量稳定,本钱较低的特点,保险资金通过对接“1带1路”、城市基础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重视保险业本身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动互联网人对保险业的探索与创新。

  据了解,到2016年底,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网民范围将到达4.9亿,在中国网民渗透率到达68.1%。互联网场景的捕捉率,互联网上用户黏合率都是传统线下保险没法比拟的。互联网保险给寿险业带来生态,把互联网与保险更好地融会,能够让广大大众更好地认知保险,让他们接受保险,让更多人享受保险。

  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核心,尽人皆知,保险是个高度的数据依赖行业,可以说保险天生是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每次进步和更新,保险企业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1.对保险行业来看,大数据可以支持行业细分分析,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保险定价服务。

  2.对保险公司而言,大数据可使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提升效力和客户体验,改良行业形象。

  3.对销售人员,大数据技术可让我们更准确地寻觅到潜伏的保险客户。寿险业必须大力实行科技创新战略,流程再造和组织体系的并购,尽快推动寿险业发展由依托人海战术、要素投入驱动向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管理驱动转变,提遐龄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剂升级寿险业产品结构。

  当前,寿险业本身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寿险产品还不很好地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难卖、难买的结构性矛盾并存。项俊波主席曾说过,要确保“保险姓保”。在这个原则下强调产品创新才成心义。

  寿险产品要有明显的差异化,顺应新常态下社会结构转型,中产阶级的突起,消费需求的变化等新趋势,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升级,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多元化保险需求。

  近两年,寿险业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向推动产品创新,从内涵方向动身,深化保险合同,增加保险保障内容和提升保障水平,优化退保流程,为客户和家庭成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守护与关怀。

  从外延方向动身,关注客户各种碎片化需求,优化客户享受保险、金融服务每一个环节的体验,特别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动保险业从单纯的报销向病前、病中、病后健康保障和管理方向发展。

  (本文摘编自泰康保险团体总经理刘经纶在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