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101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
11月30日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2104节气——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构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等份为1个“节气”,统称“2104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1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
历史上,“2104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这1农业社会的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如何让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2104节气”?澎湃新闻第1时间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他曾为此次申报工作提供部份学术支持。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图片来自网络
澎湃新闻:您在“2104节气”申报非遗的进程中主要参与的工作是甚么?
刘晓峰:我是研究节日和古代时间制度的,受邀参与了申请文案的部份制定审阅工作。申请世界级非遗的全部进程是1系列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复杂,我只是参与了其中触及学术的1部份。
澎湃新闻:“2104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刘晓峰:这触及“2104节气”是甚么。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历法中1个很重要的标志物是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划分1年12个月,古时称月为“太阴”。
那末阴阳历中的“阳”是甚么呢?“阳”主要就在“2104节气”中体现出来。2104节气分别以夏至、冬至作为阳气最盛、阴气最盛的点,以春分、秋分作为阴阳最平衡的点,这样就把1年分成了4部份。每一个部份各有6个节气,1共就有24个节气。因此,这是以太阳的变化为基础,构成的1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时间体系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点意义。由于它是对1年气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可以用来预测1年中任什么时候间阴阳、冷暖的整体变化,这对农业生产来讲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2104节气”相干的谚语农谚非常多,缘由就在于此。
可以说,“210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础的知识,是每一个中国农民开始学习种地最早会记在脑中的知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农耕文化的本质,就是遵守季节的变化来从事生产活动、取得生产资源的,比如春种秋收。因此能够预测气候冷暖变化,就可以够保证最好地利用时间的变化。
澎湃新闻:“2104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
刘晓峰: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到达了7.7亿。这就意味着,1半以上的中国人已在城镇生活。
但是,人们是不是就会对城市生活感到非常满足呢?比如你出门走的是柏油马路,住的是火柴盒般的房间……是不是会对大自然有1种向往呢?我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这类体会,如果有1天到了更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可以切身感受天地、日月星斗、草木花果的变化都和你的生命紧密相连的时光——如果你能过上这样1天,你会觉得那简直是城市生活中的节日。
“2104节气”标示出的1年的气候变化,虽然对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讲不再是生产方面的指点性知识,但它依然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它既唤起我们的回想,并且时刻提示我们大自然是依照本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我们人工创造的都市文明,始终是在大自然的世界中存在着的,人类还是得学习尊重大自然,不能完全倚靠我们人工改造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想去亲近自然,“2104节气” 就是值得我们保护到未来的遗产,它作为1种文化,是中国人思考和自然之关系的结晶,不管对今天还是未来的中国人来讲,都是有价值的。
澎湃新闻:气候变暖等环境变化是不是会使得“2104节气”产生改变,需要调剂?
刘晓峰:我们今天所说的“2104节气”,基本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视察建立起来的1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体系,即便在古代,也具有相对性。比如在云南昆明,当地4季如春,“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这类节气体验就其实不适用了,那和海南岛、和新疆、和东北,也都是不合的。“2104节气”只在有限地区相对适用,但它总结了太阳1年当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农耕生产有重要的指点意义。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旁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2104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2104节气”相干的本地化知识。
与此相近,与现在大自然气候变化相适应,有关的只是解释也会出现1些相对变化。“2104节气”只是作为表现间刻度的1种情势,它提示我们大自然在产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身旁自然的变化,合着“2104节气”的表述,渐渐构成有关“2104节气”的新知识。换句话说,现在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人们的认知也会渐渐随着来作调剂。
澎湃新闻:如何确保“2104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有甚么具体的方法和思路,能够吸引更多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2104节气”?
刘晓峰:“2104节气”包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能够为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刚才提到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6.1%。事实上,伴随这个城镇化发展进程,从1980年代开始,已有不计其数的村落1个个消失了。这也意味着,和这些村落1起消失的,还有包括适应当地生活的“2104节气”相干知识在内的独特本土经验。其中有些古老村落已存在几百乃至上千年了,这样多年的文化遗存在剧烈的城镇化进程中丧失,是非常惋惜的。“2104节气”中有些风俗和具体的地方有很特殊的联系。比如河北有个地方,每逢立夏,农民会去田里进行专门的祭祀活动,如果这个村庄不在了,相应的风俗也就没有了。
保护的条件是,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东西存在。所以首先需要积极调查,去了解现在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遗产。第1件事,是得知道自己的家底。第2件事,是如何把这些遗产记录下来、传播开去,让人们今天还能同享这些知识。这需要很多人做具体的工作,这不是1两个学者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团体加入进来,需要国家政策上适当的配套措施。
最根本的思路,是了解传统,传承传统,在生活中加入现代化的因素让它取得生命力。
斟酌到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而且日新月异,要想把“2104节气”和当代中国年轻人联系在1起,需要灵活应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比如漫画、动画、可视媒体等等,来推行“2104节气”的文化。比如,把村落的节气文化做成数字化的媒体产品等,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探索。关键是要意想到,要尽量让孩子和年轻人接触到这些知识,让他们心里有这个东西,这样才可能传承久远。
-
十三姨还是当年的十三姨黄飞鸿却不可能再是
如果有人问你,谁演的黄飞鸿好看,我想你肯定会会脱口而出李连杰,确实李连杰一共演了6部黄飞鸿系列电影,他...[详细]
-
伊能静晒与帅气儿子的合照母子俩太像姐弟
今天中午伊能静晒出九宫格照片,其中有两张与儿子的合照格外惹人注意,你看这张照片里伊能静和儿子一起选购...[详细]
-
新古墓丽影曝先导预告吴彦祖现身助攻坎妹
新《古墓丽影》曝预告吴彦祖现身 (来源:时光)在发布艾丽西娅 维坎德版《古墓丽影》正式预告之前,华纳兄弟...[详细]
-
你只要行动起来就不会再抱怨
文章来源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壹我收到过很多自认为跌入了很烂的环境中,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回到人间的朋...[详细]
-
中国男子速滑结束冬奥无牌史
原标题:中国男子速滑 结束冬奥 无牌史 2月19日,中国选手高亭宇在比赛后身披国旗庆祝。 当日,在江陵速滑馆举...[详细]
-
听过李小璐的泰迪姐妹团你知道老姐妹儿李静
比 林氏三姐妹 更生活化的,大概就是前面说过的 李静闺蜜团 了。 在《非常静距离》的特别节目里,请到比“林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