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管理与评价
徐沟背棍 本文图片均为李山岗摄 光明图片
晋剧《龙兴晋阳》剧照
山西中部地区在文化区域概念上可泛指为“大晋中”。其文化具有历史典型性、资源多样性、遗存传承性,在中华民族多元1体文化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份。2010年,文化部批准在晋中、太原、吕梁3市19个县(市区)建立“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初步实现了对大晋中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但也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第1,由于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域分散,触及晋中、太原及吕梁3地,导致管理主体相对分散,管理主体间权利堆叠现象严重;同时,主体利益又存在较强的多元化特性,致使在非遗保护进程中的系统性发展及整体保护理念欠缺,对遗产的完全性和原真性产生不同理解,造成遗产保护进程中的片面性和保护广度及深度存在不足或过度等问题。第2,由于对文化生态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使非遗保护工作的延续推动受阻,并致使非物资文化遗产在保护进程中被人为割裂或再度破坏;第3,受经济转型发展及地方经济利益的影响,1味寻求产业开发,存在重开发、轻保护和选择性保护等问题,造成文化资源向资本的过度倾斜;第4,受非遗保护工作复杂性及跨学科特性强、评价体系不完善及评估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对保护效果及保护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准确评估的能力不足,造成保护决策进程中存在较大的随便性,保护区的自纠错能力及可延续发展能力不足。
其实,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出现的问题,是有相当普遍性的。笔者仅就管理与评价问题谈1些粗浅的认识。
辨别层次按类管理
文化生态是1种历史进程的动态积淀,是社会成员所同享的生存方式和区域现实人文状态的反应。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区域性非遗整体保护模式的新探索,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不单纯是如何体现遗产价值,更加关键的是如何对其进行延续有效的管理,促使管理机制不断地适应并增进遗产保护与发展。
1方面,要公道辨别保护层次,明确资源管理主体。传统自上而下的非遗保护模式对我国非遗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非遗资源所在地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忽视和响应不足,又造成保护进程中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和与遗产地社会文化间的矛盾,并容易造成非遗保护中“反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因此,科学公道地辨别保护层次,明确保护区内资源管理主体尤其必要。同时,根据保护区内遗产的认定等级,进行下放1级管理,也就是国家级遗产由省级文化部门牵头管理、省级遗产由地市级文化部门牵头管理、地市级遗产由县级文化部门牵头管理。这样可以实现遗产所在地利益主体对利益诉求的充分响应。
另外一方面,应制定区划分类管理规定,兼顾保护方式。非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存,同时不同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其保护进程中的利益需求的复杂性,并对科学制定保护方式提出了要求。从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2个维度,可以将遗产划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第1类,社会价值高、经济价值高的资源,实行以政府为重要主体、由政府兼顾计划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其体现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发展;第2类,社会价值高、经济价值低的资源,实行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保护的原则,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资助实现对资源的保护功能;第3类,社会价值低、经济价值高的资源,以市场为重要主体,政府监督,体现的是发展进程中的保护;第4类,社会价值低、经济价值低的资源,由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遗产档案,体现其历史存在。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非遗的文化内涵独特性、地域特点明显性,都决定了对其进行科学、公道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通过构建科学、公道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文化遗产资源评价决策支持平台,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遗产资源生存状态、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保护效果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全面、延续、有效推动提供直接根据。
保护区内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无可置疑的是,并不是所有遗产都急需进行同等程度的保护。而生存状态评价,可以明晰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以实现对不同遗产在保护内容、方式上的公道选择和现有可利用保护资源及手段的高效力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其社会价值大小进行,因此,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评价,就构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条件环节。可通过对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准确挑选客观、适度、明确的社会价值量化指标,进而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专家经验,对保护区内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作出客观评价,以实现对区域内文化遗产的选择性保护与传承。
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中的统1”关系,决定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进程的复杂性。在充分尊重文化遗产的原创性、遵守文化遗产本身传承与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的公道开发与利用,体现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统1性。而经济价值评价,有助于推动保护区内遗产的公道开发与利用。
文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及整体性特点,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结果的难以预测性;另外,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进程中的人为干预,容易造成保护的导向性明显。因此,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程中,需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长时间监控,分析其演化机制、考察其演化状态。这类保护效果评价,可以为理论研究及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直接根据,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延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
-
十三姨还是当年的十三姨黄飞鸿却不可能再是
如果有人问你,谁演的黄飞鸿好看,我想你肯定会会脱口而出李连杰,确实李连杰一共演了6部黄飞鸿系列电影,他...[详细]
-
伊能静晒与帅气儿子的合照母子俩太像姐弟
今天中午伊能静晒出九宫格照片,其中有两张与儿子的合照格外惹人注意,你看这张照片里伊能静和儿子一起选购...[详细]
-
新古墓丽影曝先导预告吴彦祖现身助攻坎妹
新《古墓丽影》曝预告吴彦祖现身 (来源:时光)在发布艾丽西娅 维坎德版《古墓丽影》正式预告之前,华纳兄弟...[详细]
-
你只要行动起来就不会再抱怨
文章来源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壹我收到过很多自认为跌入了很烂的环境中,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回到人间的朋...[详细]
-
中国男子速滑结束冬奥无牌史
原标题:中国男子速滑 结束冬奥 无牌史 2月19日,中国选手高亭宇在比赛后身披国旗庆祝。 当日,在江陵速滑馆举...[详细]
-
听过李小璐的泰迪姐妹团你知道老姐妹儿李静
比 林氏三姐妹 更生活化的,大概就是前面说过的 李静闺蜜团 了。 在《非常静距离》的特别节目里,请到比“林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