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艺谋: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
投资1.5亿美元,是中美合拍的第1部重工业电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16日上映以来就引发广泛关注,关于它的讨论乃至超出了电影本身。
所谓重工业电影,即电影的高概念和高科技均是世界1流水准,其中高概念电影是指核心情节高度浓缩,并利于营销市场定位的电影。对张艺谋来讲,中国文化能通过这样1部电影走向世界,才是《长城》最重要的意义。好莱坞工业与中国文化如何嫁接,张艺谋本人又如何看待这次“冒险”?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借水行船,把中国文化符号适度融入大片
记者:《长城》里有很多中国文化元素,比如孔明灯、秦腔、炸药、兵法……您如何把中国元素镶嵌进1部美国化的电影?
张艺谋:《长城》是美国人喜欢的类型,剧本的商业开发延续了7年。它的故事设定比较成心思,比如长城、饕餮、炸药、秘密部队……很多具有中国特点的元素。我看中了这里面的空间,希望它不只是1部纯洁的好莱坞大片,而是能带来1+1的效果——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国元素,这样我才能有创作豪情。
记者:1部电影的市场定位必定会影响到它的创作。《长城》的市场定位是甚么?东西两种文化的结合实现起来困难吗?
张艺谋:做起来很难,要顺手推舟、借水行船,顺着故事的结构进行调剂。这部电影不只是拍给中国人,而是拍给全球人看。东西文化要碰撞和融会,所以如果只跟西方人讲中国人的文化和道理,他们不爱听。
我们可以顺着电影类型走,先让这个类型的套路成功,品牌建立起来以后就好办了。所以我设置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适可而止的,而且要清晰易懂,否则会破坏大片的姿态,变得不伦不类。
记者:您觉得《长城》是在讨论如何讲中国故事和海外文化传播吗?
张艺谋:是的。我们讲文化自信,就要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有方法。时机来了,如果方法不对,就会流产。
《长城》拍完后,我其实能预感会有人说这样的文化表达太浮浅、老套、庸俗了,这实际上是1步到位的想法。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能1步到位,这部电影是1个试金石。
《长城》如果成功了,依照好莱坞的流程,《长城》系列会1直拍下去,“长”下去。《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不就是这样吗?它们在全球能培养数以亿计的粉丝,伴随他们成长,这个影响力多大?!如果观众们能通过《长城》知道中国军人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品牌就建立起来,道路也就通畅了。我认为这个品牌,将来产生的文化输出的意义不可低估。
记者:这是1部很标准的美国工业大片,我感觉您把《长城》的故事和价值观都简化紧缩,传递1个很简单的理念,就是信任。这样做的目的是甚么?
张艺谋:我觉得不是简化,是浓缩。电影是标准的工业化产品,要把所有的信息浓缩到故事中,这其实不是简化。故事触及的层面还不完全是信任,也有牺牲,还有古代中国科技的发达、兵法的智慧。外国人看过后,他们觉得远攻近战的体系就像是在看《孙子兵法》。
这些元素要放进1个标准工业制式的产品里,实际上是挺难的。外国观众跟我们的隔阂很大,不在1个话语体系里。比如葬礼那场戏是我力争才保存下来的,美国人看这个情节可能无感,几次想要拿掉,但对中国人来讲这意味1种精神和仪式感,是戍守边关的家国情怀。我们后来在映前测试上问过国外观众,他们很喜欢。所以把中国元素加进好莱坞大片,不是纸上谈兵的事,要用很多努力才能保住。
由浅入深,通过类型电影传递中国的价值观
记者:美国的片方看中的是马特·达蒙的角色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吗?在合拍的进程中,怎样输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张艺谋:个人英雄主义是他们的叙事套路,他们不会去斟酌你的文化,只要保证能卖钱就行。对略微有点陌生的套路,他们就会本能地排挤。
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在《长城》中体现得还不错。美国演员马特·达蒙在片中扮演雇佣兵。在第1次战役中,我给了马特·达蒙好几个近景来表现他的震惊,他原来不知道女人在战争中干甚么,结果发现女人做了最危险的事,这对欧洲当时重男轻女的价值观是1种撼动。电影里有很多这样的点。我跟进了4场观众测试,美国观众的接受度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觉得自己的价值观被挑战、被强加了。将这些潜伏的东西通过类型电影的方式放进去,是我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记者:电影里有1句台词,意思是说人类的贪念比饕餮有过之而无不及。饕餮的意象如何得到体现?
张艺谋:依照美国片方之前的假想,饕餮就是单纯的怪兽,没有承载别的意义。而饕餮在中国有贪婪的寓意,我就跟美国人说要把这个意义放进去。他们1开始不以为然,觉得怪兽就是怪兽。而要加上这个意义,剧本需做很多修改,他们会觉得这个故事变得太中国了。后来保存了这些信息,我觉得相当不容易。
同时,这些信息还都体现得比较自然,浅浅地被带了进去。普及中国元素不能高举强攻,要由浅及深,这是第1步。
记者:这是中国电影跟好莱坞非常深度的1次合作,您认为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张艺谋:差距还是在经验上。比如这类重工业类型的电影,我们的经验还是不够,首先就体现在讲故事上。中国人常说由浅及深、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但总是做不好。我们许多编剧不屑于写这些由浅及深、易于被观众接受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拿出去他人都看不懂,这就是差距。固然,讲故事只是工业体系的第1步,从这第1步到最后1步的电脑殊效,我们跟好莱坞相比都有差距。
我觉得还有1种现象值得注意,是电影评判的两重标准。我们对自己电影的评判标准常常是严苛的,但对人家的电影我们又用另外一套评判标准,好像都能换位思考了。这就是典型的两重标准。
未来可期,让更多元的中国文化元素出现在好莱坞
记者:听说您每天拍完的素材都要传回美国传奇影业审看,中国与好莱坞在工业管理流程和机制上有很大差别吗?
张艺谋:是的,在拍摄现场,修改几句台词都要报告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但我认为,机制灵活与否是1把双刃剑:好的机制会确保电影制作流程的精确和科学,但如果遇到的人有问题,可能这类机制就会变得死板。在中国,导演在现场说了算是最大的灵活。固然,这类灵活常常会让电影制作失控。所以灵活和不灵活各有益弊,要看具体的项目和履行人。
记者:如果有机会,还会继续跟好莱坞合作吗?
张艺谋:往后有这样的机会固然可以合作。根据合同,我对《长城》的续集有优先权,只要市场反馈好,他们会立即启动续集。
我觉得《长城》这个试金石非常重要。好莱坞的6大公司有野心勃勃的计划,但都按兵不动,他们在看《长城》的市场表现,只有迪士尼抢先宣布了《花木兰》。如果《长城》的全球票房能达标,好莱坞会推出很多类似的项目。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更多的中国演员站上这个舞台,会有更多元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各种类型片中出现。
长城是全球都知道的中国符号,我了解到,每一年来中国看长城的外国游客不过200多万人次,而《长城》的全球观众人次可能到达亿级,这是50年看长城的人次总和。1部电影就可以这样,那要是5部呢?它能让多少观众看到长城?我希望以后这类机会不要中断。所以,坦率地说,《长城》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也大于导演。
-
十三姨还是当年的十三姨黄飞鸿却不可能再是
如果有人问你,谁演的黄飞鸿好看,我想你肯定会会脱口而出李连杰,确实李连杰一共演了6部黄飞鸿系列电影,他...[详细]
-
伊能静晒与帅气儿子的合照母子俩太像姐弟
今天中午伊能静晒出九宫格照片,其中有两张与儿子的合照格外惹人注意,你看这张照片里伊能静和儿子一起选购...[详细]
-
新古墓丽影曝先导预告吴彦祖现身助攻坎妹
新《古墓丽影》曝预告吴彦祖现身 (来源:时光)在发布艾丽西娅 维坎德版《古墓丽影》正式预告之前,华纳兄弟...[详细]
-
你只要行动起来就不会再抱怨
文章来源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壹我收到过很多自认为跌入了很烂的环境中,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回到人间的朋...[详细]
-
中国男子速滑结束冬奥无牌史
原标题:中国男子速滑 结束冬奥 无牌史 2月19日,中国选手高亭宇在比赛后身披国旗庆祝。 当日,在江陵速滑馆举...[详细]
-
听过李小璐的泰迪姐妹团你知道老姐妹儿李静
比 林氏三姐妹 更生活化的,大概就是前面说过的 李静闺蜜团 了。 在《非常静距离》的特别节目里,请到比“林氏...[详细]